2)“长生久视,不必仙乡”——论仙侠文学_仙路烟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早问题。时下的汉服运动,正是基于这原因的一点端倪。

  二、伴随着国力的增长,国民对民族身份自我认同必然出现一种焦虑感。“生活在中国领土上的人”就是“中国人”?在这样寻找自己民族特征符号的过程中,作为区别于西方文明最显著特征之一的东方仙侠文化,必然会被重新拾起。

  三、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中,紧张的生活压力下反而更能催生仙侠一类的幻想市场。因为无论社会如何变迁,人姓中总有些从不变迁的东西。比如,就仙侠而言,可为男姓读者举一不太恰当的小例:即使社会已进入发达开放的二十一世纪,那古典仙侠的“荷花荡中恬静女”、“瑶池天上袅娜仙”,仍有着无穷的魅力。可以说,仙侠幻想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幻丽缥缈的仙境,对舒缓现实压力有着十分卓著的效用,甚至能成为不少现代人心灵的归宿。

  所以,正因为存在以上分析中的那些需求,即使按主宰现代社会的诸般经济规律,也可表明那些已有数千年历史的仙侠,在新世纪中仍具备无比光明的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

  当然,虽然理论上前景光辉灿烂,内在也先天赋有强大的生命力,但请恕笔者直言,这仙侠,真不是随便谁随便写写就能获得预期前景的。什么样的仙侠才是好作品?什么样的仙侠才能有广阔的市场?这问题其实已牵涉到本文另一个主题:

  仙侠今后的发展走向。

  阐述过仙侠现实意义之后,我便来斗胆对仙侠今后的走向做一个十分个人的预测;与前类似,这预测依旧是条条框框,如下所示:

  一、一个好的仙侠,必须具备真正地道的通俗古典文风。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作为仙侠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古典文笔自然必须具备。这一点无论对古典仙侠还是作为仙侠变生体的现代仙侠,都适用。具体而言,“地道”意味着如果行文必要,作者能随意自如地运用文言,不雕琢,不别扭;“通俗”则意味着语言半文之余还得半白,毕竟现在的仙侠是写给现在的读者看,无论文言还是白话,都必须遵循一个前提:

  大部分读者看得明白!

  既然提到作者“文言素质”,对于这一点,我个人觉得当前接触到的仙侠作者可分四种:

  1、不会文言;

  2、会一手不地道的文言;

  3、会一手地道但不知变通的文言;

  4、会一手古雅地道且知道如何化入文中以符合现代阅读习惯的晓畅文言。

  具备最后一种能力的,个人以为此人已具备写出经典仙侠的必要条件。

  二、一部好仙侠的构思,必须与时俱进。

  有关这一点其实无须我多说;所谓“流水不腐”,“不进则退”,和其他种类一样,仙侠如果不从外部新鲜事物中汲取养

  请收藏:https://m.lw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