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七章 下诏书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良家子镇武川,从此在武川安家。他的父亲李天赐做过武川镇的下级军官,李虎少有大志。喜读书,善骑射,为人轻财仗义,深受贺拔岳的喜爱,很早就跟在贺拔岳左右,曾经跟随贺拔岳平定元颢获取了爵位,后贺拔岳经略关中,李虎以功授......标记一下,以后慢慢看。这段历史对以后的隋唐有深远的影响

  六条诏书第四条:擢贤良。(任贤用能,与网上流传的苏绰用贪官的谬论大不相同,那个是如真包换的假冒伪劣产品)苏绰向魏晋以来主流的选官制度开刀了。

  苏绰认为,民众就是一盘散沙,他们没有能力搞什么自治(民主斗士不乐意了,苏绰就一古人,甭跟他较劲),所以需要有人来进行管理,拥立君主就是为了管理百姓,但是被管理的人太多,事务太繁忙,君主能力再大水平再高也忙不过来,为解决这个问题君主设置了大臣的职位来协助自己,上至朝廷,下至郡国,得到贤明大臣的协助就会大治,失去贤臣的帮助就会大乱,这是再自然不过的道理,无论经历多少君王的更迭都不能改变这样的规律。

  再看看当前的现状,刺史守令下边都有一帮子具体办事的下属官吏,他们是帮助长官统治一方的。刺史府官由朝廷任命,州吏以下则由长官自己设置。

  长久以来,州郡大吏只看门第资历,不管本人是否贤良,末曹小吏只看文笔不管其人品。先不说苏绰对统治集团存在的必要性所进行的辩护对不对,也不说他针对吏员不针对宰守是不是有局限性,仅就他观察到的官员选择胥吏的做法而言,可以说后果很严重,却是有汉以来的通行做法。

  实上,苏绰避重就轻只是谈到州吏以下官员的问题主要是为了减轻各级官员们对改革的阻力,事实上,朝廷大员的选拔任命何尝不是这样一种模式,不过,如果直接指出了,不但有打击一大片之嫌,甚至触到了统治阶级的最高层,那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即毁掉自己。)

  社会上很多人崇拜世家大族,认为只有他们才有资格出任管理百姓的官吏,而有些官员们为了自己不为公务所累,更喜欢找一些文笔好的人来帮自己处理文书。直到今天,这种现象依然无处不在,家族政治的影子一直幽魂不散。

  当然,吏的**也可能超过官的**,他们是具体办事的,《红楼梦》中葫芦僧判葫芦案中的那个门子正是这类人的典型代表,正是他的出现,贾雨村开始胡乱判案。所以从吏的选拔任用入手整顿吏治也不是没有道理。

  苏绰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他摆事实讲道理,毫不留情地抨击了这种只看重门第和重才不重德的选吏方式,看看他对门第和才艺的看法:门第资历?

  那是你爷爷甚至

  请收藏:https://m.lw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