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2章 番外三 不知老之将至云而_南氏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孔丘见楚国国君不仅将楚国治理得强盛且敢公开与强国抗衡,他便想离开陈国,到楚国宣扬礼仪,推广仁义,复兴周礼的主张,恰好楚王也打算聘请孔丘到楚国为官。

  陈、蔡两国的大夫们知道了楚王要礼聘孔丘的消息认为孔丘是位有才能的贤者,有治国之术,现在楚国非常强大,一旦重用了孔子,让其当政,那我们陈蔡就危险了。

  两国遂派人将孔丘师徒一行围困在陈蔡之间的旷野上,使其粮草断绝,七天未生灶做饭,进退不能,弟子们有些生了病,有些发牢骚,个个打不起精神来。

  子路首先沉不住气了站起来问道:“老师,你天天讲学问,讲道德,让我们做好人。难道有道德、有学问的好人就注定要遭难吗?”

  孔丘说:“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当然也会遭难的,不过他们即使遭了难,也不会动摇的,不像那些没学问,没道德的人。一旦道了难,什么卑鄙的事都能做出来。从前有这样一首诗:一不是老虎,二不是野牛,他们徘徊在荒野,到底是什么根由?我们现在的处境正是这样啊!是不是我们讲的道理不对了?若不然,我们为什么被围在这里呢?”

  “大概是我们的仁德还不够,所以才没人信任我们。大概是我们的智慧还不够,所以,才没人愿意实行我们的主张。”子路反驳道。

  孔丘叹了口气,忽的有感而发:“如果有仁德就会使人相信,那么伯夷和叔齐就不会饿死了。如果有智慧,他的主张就会行得通,比干也不会被摘掉心啊!”即使很久没吃饭,他仍让学生们坐着,自己则来回走动于其中,说了好些话不觉着累。

  学生们连连点头。

  子路没再说什么,走了。孔丘又把子贡叫来将刚才对子路说的话又说了一遍,问他有什么看法。

  子贡实事求是道:“老师,您的理想是不是太高了些,所以到处不能相容,如果老师能把理想降低些的话,我想是会好些的。”

  “不对!”孔丘忙把话接过去,“一个好的农夫辛辛苦苦地耕耘,但不定有好收成。一个能工巧匠,能制作出很好的器具来,但不一定能赶上人家的需要。一个有作为的人,能把自己的主张有条理地发表出来,但人家不一定就能接受……这都是正常现象。你现在不努力去充实自己,反而斤斤计较别人能不能接受,甚至为让别人接受,而降低自己的标准,这是不对的。你的志气太小了啊!”夫子说得铿锵有力

  子贡无言答对,默默地退了出去。

  孔丘一面安慰大家,稳定大家的情绪。一面派善于辞令的子贡出去与楚国的军队联系。不久,子贡带来了楚国的军队,在楚国军队的保护下,孔丘一行到达了负函。

  负函有个叫叶公的大夫,他问政于孔丘:“先生,依您

  请收藏:https://m.lw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