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00章 备选名单_重生之大建筑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各学部的正式候选人名单中,年龄在60岁以下的应不少于三分之一;还批准今后增选每两年举行一次,逐步制度化、规范化,计划到2000年,学部委员总人数不少过750人,并将学部委员改为院士。

  如今正处于新院士候选名单的推荐、初选和审核阶段,经过300余位学部委员和43个政府部委、26个省市自治区,共169个研究单位、181所高等院校以及近100个一级学会的推荐和初选,递交上来上千人的名单,由他们进行审核,选出有效候选人,然后从这些候选人里选出最终的新增院士名单。

  其它的候选人之中虽然也有一些争议,但都没有这个名字给大家带来的争议大,他们就这个人选的问题已经讨论很久了,但依旧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我还是那个意见,既然咱们的评选标准里面已经明确要求,只要是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即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那么就应该按照规定来!”

  “林楼虽然年纪小了些,但早就已经是世界顶尖的建筑师、规划师了,不仅有多项重大作品,而且写了许多学术专著、高质量的论文,为我国建筑、规划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前不久更是获得了建筑领域的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又在国际建筑师大会上发表了纲领性的演讲,引导了未来建筑规划领域的发展方向,这样的人要是都不能入围,那算怎么一回事儿?”一位力挺林楼的学者慷慨陈词。

  “对,就是,这就好比有位学者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生物医学奖,这种级别的科学家都不是院士的话,我们这些人当着还有什么意思?”有人表示了支持。

  “话也不是这么说的,就算拿到了诺奖也不一定完全符合我们的要求吧?而且普利兹克奖和诺贝尔奖还是有区别的。”也有人表示了反对,他这话听着似乎很让人惊讶,但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诺奖表彰的是某项突破,而不是为获奖者的综合能力进行背书。

  中国现在还没有诺奖得主,暂且不说,光看国外的话,拿过两次诺贝尔奖,死后安葬在先贤祠的居里夫人,没有入选法国科学院院士。据说居里夫人没当选院士,是因为科学院认为她学问不够。提取和发现镭和钋,其实也跟烧炉子一样,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

  再看日后,从2002年到2016年,一共有六位美国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都不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发明蓝光LED的中村修二,同样不是日本科学院的院士;中国的屠呦呦女士也是如此。

  无可否认,从中村修二再到屠呦呦女

  请收藏:https://m.lw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