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七章:条条_摘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项目完成了,到时候你们就风风光光地大办婚礼,这事儿到哪一步了?订婚了没?”

  今儿将钱不庭带上,的确有自证清白的意思,可刚才那家伙明耳听是给自己说话,他夜执阳也不能太丧良心,只能自行转移话锋。

  “没有。”

  李黛回答得很干脆。

  ‘没有’二字落下,李黛根本不愿多聊与张来相的话题,觉察到气氛逐渐冷下来,夜执阳抬头看了眼后视镜,恰巧与钱不庭的目光对视在一起。

  一个了然于色,一个无可奈何。

  ……

  榆市北郊、什拉滩村。

  《榆市风貌》记载,上世纪五十年代,正是这一片出土的石棺。

  “大爷,你知道咱这儿上世纪挖出来的石棺吗?”

  村头榆树下,见几个抽着旱烟的老头有一句没一句闲聊着,钱不庭晒了晒记者证后问道。

  “石棺?啥石棺?值钱不?”

  衣领被汗油磨得发亮的黄牙老头乐呵呵道。

  “是个石板雕的棺材,是文物,说值钱也值钱。”夜执阳笑道。

  “文物呀,那就值个烂怂五百块么。”夜执阳这一说,那老大爷的心气儿顿时冷了一半,操着一口榆市话嘟囔道。

  夜执阳额头当即浮起几缕黑线。

  “我记得碎碎儿那会儿,不是说西头老张他们家哪辈子的祖坟就是个石头棺材么。”

  几个老头被夜执阳挑起了话,可算来了精神,可就是将三人晾在了一旁,见状,夜执阳三人也不恼怒,指望能从这里听点儿有用消息。

  三人中唯有夜执阳听得憋屈,榆市的方言,他一个南方人听得实在费劲儿,再看钱不庭与李黛的无奈神色,夜执阳想着估计是没得到半点儿谱。

  果不其然,约莫十分钟后,钱不庭站起身对夜执阳苦笑摇头。

  …

  什拉滩村不算小,一路问下来,夜执阳三人的脸色越发难看。

  村子里的年轻人,对上个世纪的事儿知之甚少,上了岁数的老人倒是隐约记得西头老张家祖坟石棺的事儿,可要细述石棺样貌,那真是各有各的说法,有的说石棺发现的时候就烂着窟窿,有的说里面全是麻钱儿,更有甚者说上面还雕着一条龙。

  被众说纷纭搞昏了头,夜执阳三人在一位老农指引下,终于来到了西头老张家。

  老张家香火挺旺,三人进院后,正坐在墙根儿太师椅上的老张头应该有八十多岁,除此之外,院子里还看到一个六十来岁的老汉和老伴儿,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女人和两个满园跑着玩儿的六七岁小孩儿。

  夜执阳三人说明来意后,那老汉点点头道:“唉、老掌柜为那事儿埋怨了一辈子,等会儿你们问他的时候大点儿声,他耳背。”

  …

  “张大爷,我们是文物局的。”

  “啥,问母驴的?母驴不卖。”

  …

  “我们是想了解一下您祖上石棺的情况。”

  “住上十晚?那不行呀,一大家子都在这儿住着,没房子啦。”

  …

  “石棺,石棺,就是您小时候看到的那口石头棺材。”

  “棺材啊!”

  整整二十分钟,这位老张头与夜执阳来了波极限拉扯,终于、‘棺材’二字让老爷子安静了下来。

  “砸咯、砸咯,让那些碎娃娃砸咯,早都倒沟里了。”老人浑浊双瞳缓缓涌出老泪。

  “对不住啊老人家,那你能给我们说一下那口棺材究竟是什么样的?或者说上面画了些什么?”

  夜执阳半跪在老人身旁,尽量直白地问道。

  “画了个啥?”

  日暮将至,老人想了很久,最后喃喃道:“就是些条条。”

  ……

  请收藏:https://m.lw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