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八三章 不找你们麻烦了!_抗战之无双战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清末民初开始,革命这个词便一直没离开过。+◆,从最初的小心翼翼,到现在已经被人所熟知。围绕着革命复兴,无数年青志士都踏上了追寻革命成功的道路。

  在辛亥革命以后,大批留学生陆续回国,其中大多数人朝气蓬勃,带回在国外所增长的见识与思想。大力宣传科学之余,也开始传播各种革命思想。

  以孙中山为首的‘三民主义’,以及由马列思想而创立的工农革命也陆续粉墨登场。不同的思想跟政治主张,也开始代表着不同阶段互相争斗。

  混乱的政治局面下,很多受到革命思想熏陶的年青人,毅然告别家人踏上革命的道路。这些年青人当中,有很多在追寻革命复兴的道路上都付出了生命。

  革命,革谁的命!便是很多时候,百姓们对于这个词的理解。而民国建立之后,先是国民政府以北洋政府进行的北伐战役,在到后面国党与**的政治博弈。

  无论是那一种革命,都必然带有丝丝血腥之气。很多年青人踏上革命之路之后,有时便一去不复返。对于这些离开家人踏上革命路的年青人,家始终是他们的牵挂。

  只是时局未定,加上国党对于中*共实施的白色恐怖打击。令很多远离家人的革命者,不得不把这份思念隐藏,期盼着革命成功那刻的到来。

  如今两党因抗日而再次进行合作,中*共方面在合作之前,也让国党方面承认中*共的合法政党地位。在这种情况下,重返大别山的先遣队方敢回家探望一番。

  看着跪在院子中嗑头的杨细,那怕心中始终牵挂这个长子的杨父,内心欣喜之余却不敢流露太多的高兴。做为父亲,他很清楚儿子做的事,那是杀头的大事。

  可做为母亲的杨母,对于这个早年便踏上革命路的儿子,其实是一直心存牵挂的。那怕在他们家受到迫害的时候,杨父表示没这个儿子,当这个儿子死了。

  可谁都知道,这是为了保全他们一家的安全。实际上,这个儿子死没死,他们两口子都不知道。毕竟,那怕杨细有时想写封信回来,却同样担心给家人带来伤害。

  离开整整六年之久的杨细,今天是第一次回到家。六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却也不短。也难怪先前在院子前,离家时还是小丫头的妹妹,已然认不出这个大哥了。

  当初离家时,还是热血青年的杨细,如今已经是一位老资格的红军战士。更是如今侦察旅中,一名优秀的连长。若是下放其它部队,担任营长想必也没任何问题。

  看着同样泪流满面的儿子,身为男人的父亲依旧表情冷漠,任由儿子在自己面前嗑头。只是眼中闪烁的泪花,足以说明这个不善言辞的父亲此刻的心情并不平静。

  相比之下,身为母亲的杨母却直接冲了过去,搂着跪在

  请收藏:https://m.lw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