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三章 牛人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样刚愎自负的主子,劝谏是很危险的,丢命那也是常事。举个例子。大业十二年的时候。天下已经大乱。

  隋炀帝杨广却一意孤行执意要巡幸江都,这劝谏的大臣那就多了去了。但隋炀帝面对劝谏那是一个字:杀!建节尉任宗上书极谏,当场被杨广下令拿下并在朝堂“杖杀之”。

  奉信郎崔民象以盗贼充斥。于东都建国门上表谏,杨广大怒,先把这位崔大人下巴先卸下来,然后斩首。“先解其颐,然后斩之”至汜水,奉信郎王爱仁复上表请还西京,帝“斩之而行。”

  这位皇帝是真的铁了心地往南走。那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啊。面对这样的领导,你是坚持原则还是见风使舵?你为了自己的所谓的信念伏尸切谏而后千古留名?帮帮忙吧,我们都是凡人。这一个个的大臣被杀,裴矩有没有做出反应?

  他会不会也跟着直谏,跟着前面的兄弟一样继续倒下?且看牛人的选择:裴矩并没有忘记自身职责。面对皇帝的执迷不悟,他也积极进谏。

  到江都后,转过年。大业十三年七月,李渊晋阳起兵,兵锋直指大隋朝的首都西京长安。看到真正的危机来了,再不说这大隋朝可真要完了。裴矩发话了。

  裴矩发话了。及义兵入关,帝令虞世基就宅问矩方略。矩曰:“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唯愿銮舆早还,方可平定。”裴矩建议皇帝銮驾早返关中,稳定人心进而稳定天下。

  但关键是领导不听他的,还差点惹恼皇帝。皇帝杨广一不高兴,派他去关中出差,那跟要他的命也差不多了。裴矩多聪明,马上称病。从此闭口不言。

  有什么办法?如果执迷不悟继续劝谏,那上面几位就是自己的榜样。又见天下方乱,恐为身祸,其待遇人,多过其所望,故虽至厮役,皆得其欢心。

  时从驾骁果数有逃散,帝忧之,以问矩。矩答曰:“方今车驾留此,已经二年。骁果之徒,尽无家口,人无匹合,则不能久安。臣请听兵士于此纳室。”帝大喜曰:“公定多智,此奇计也。”

  因令矩检校,为将士等娶妻。矩召江都境内寡妇及未嫁女,皆集宫监,又召将帅及兵等恣其所取。因听自首,先有奸通妇女及尼、女冠等,并即配之。

  什么意思?骁果都是关中人,老婆孩子都在陕西,听说李渊入了关,不知一家老小怎么样。官兵内心非常不安。皇帝又不想回去,肿么办?一个字:逃!这就出现了大批量的骁果逃亡事件!皇帝很忧心。裴矩给出的点子很绝。

  让这帮关中骁果在当地娶妻生子,任其跟当地妇女、寡妇甚至尼姑女道士什么的通奸,然后生下孩子就在当地落户安家。

  这样军心自然稳定。这样一个得军心的政策一实施。那肯定大受欢迎。

  请收藏:https://m.lw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