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九章 圣人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仗的时候带着镰刀,割麦的时候扛着大刀。种地打仗两不误,国家既有收入了还省了一大笔工资经费,绝对是一专多能的现代化的农民兵。

  果然,改革一实行,国力逐渐强盛,东边的高欢在后来十多年的拉锯战中,竟然没占到一点便宜,还隔三差五的被将一军。最让高欢郁闷的是,这以后每年冬天的黄河一结冰,宇文泰可以躺在热被窝里,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而轮到他高欢去值夜班了。

  到了546年,玉璧一战,被西魏名将韦孝宽打的一败涂地,英雄一世、年老气盛的高欢哪辈子受过这样的气,结果急火攻心,高欢毕竟不是刘欢,肺活量没那么大,好不容易熬过了547年的正月初一,竟然一命呜呼了。小样,打不死你还气不死你。高欢拜拜后,他儿子高澄和权臣侯景矛盾加剧,后来直接导致了侯景之乱,这个咱暂且不表。

  单说这宇文泰自从高欢死后,大大松了口气,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多年的菩萨熬成佛,宇文泰没成佛,但是离升天也不远了,多年的征战,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但是对手就是动力,高欢在,宇文泰干劲十足,高欢一死,宇文泰感觉怅然若失,似乎找不着目标了。身体也每况愈下,四十多岁的人日渐苍老,到了556年四月开始北巡。十月到了宁夏时,经过六个月的颠簸,竟然一病不起,也先去等马克思了。(马克思还没去呢!)

  当然,宇文泰不是一般人,在去见佛祖前还要办一件事:急招侄儿宇文护,并立下遗嘱:亲爱的西魏人民和战友们,在你们看见这封遗嘱之前,我刚刚做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在我的儿子们还没有长大成人之前,我决定将党政军大权交给我的侄儿宇文护全权代理。各位,卡色哟。

  说是艰难的决定,绝对一点不夸张,宇文泰何许人,在接力手的问题上当然不会含糊。不过有一点疑问,他说儿子幼小,看似不太成立,因为他的大儿子宇文毓已经二十三岁,放在今天也是大学毕业了,何况当年人那么早熟呢?宇文泰说这话当然有原因的。咱们不妨先看一下当时他手下的组合:当年宇文泰为了建立关陇集团,团结大多数,设立了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表面上大家称兄道弟,一团和气,其实呢,都是面和心离,成分很复杂,这些人中,

  其中跟随宇文泰白手起家六镇武将派有(含宇文泰):

  五个柱国:宇文泰、李弼、于谨、赵贵、侯莫陈崇。

  六个大将军:宇文导、贺兰祥、杨忠、达奚武、豆卢宁、王雄。

  这帮人对宇文泰来说基本上是靠得住的。

  跟随孝武帝入关的山东派(也可以叫做保皇派

  三个柱国:元欣、李虎、独孤信,

  五个大将军:元赞、元育、元廓、侯莫陈顺、宇文

  请收藏:https://m.lw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