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章 唐明皇8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相继干政,任用私人,卖官鬻爵现象十分普及,例如前面提到的李显让七公主设立公主府,大开卖官及任用私人的捷径;太平公主干政时。为了跟李隆基对抗,大量提拔自己的人马担任朝中重要位子,而这些人又大量安插自己的亲信当官;更严重的是斜封官(注)的大量存在,不但造成冗员充斥。也造成各部门机关运转不畅,整顿吏治,成为首要的任务。

  (注)斜封官:也被称作“墨敕斜封官”,是唐朝的非正式任命的官员,由于任命状是斜着从侧门交付中书省执行,且其上所书“敕”字用墨笔(与中书省黄纸朱笔正封的敕命不一样)。故得名。

  其二: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流民上升

  唐代开国继承北魏/北周/隋朝实施均田制,人民由政府授田,对买卖有非常严格的限制,但开国近百年(唐朝在公元618年建立)后,权贵透过非法买卖土地逐渐并吞了大量平民的土地,使得不少平民失去土地,成为游民,对社会安定造成不少影响。

  其三:边疆不靖

  自唐开国以来,最大的外患是突厥,高祖李渊对突厥基本上是采取妥协的政策,太宗李世民是采取软中带硬的策略,让突厥吃了几个败仗,后期突厥比较顺服,但也没有完全解决问题,仍然时叛时服。自高宗以后,东北方的契丹及奚部落,西南方的吐蕃,也开始入侵边疆,虽然双方对战互有胜负,但总体仍是不小的问题,而解决边疆问题,不只要有武将,整体的运筹帷幄,外交政策,后勤支援等,处理起来都是非常庞大且困难的事。

  其四:税赋征调及运送

  唐代定都长安,位于关中平原,大家的印象是这里沃野千里,供应首都粮食,应不成问题,但事实上到了隋唐时期,由于过度开发及人口密度大幅增加,关中平原已经无法供应整个大长安的粮食消耗。唐高宗及武后当皇帝时都曾经数次为了粮食问题带领大批官员到东都洛阳,称为“就食东都”,中宗李显也为了这件事大发脾气说:“天下哪有逐食天子?”长安粮食不足,米价腾贵的另外一个例证是白居易的故事(注)。可见关中粮食不足,成为常态,而洛阳虽然有充足粮食与物资,主要却不是来自本地,而是来自各地运送而来,特别是南方各地,所以赋税征调及运送问题,是帝国能持续运作的头等大事。

  (注)白居易初到长安,去见当时的诗人顾况,顾看了白居易的名字,就取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后来看白居易的诗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就说:”有此文才,居亦易矣“,虽是取笑,但可见当时长安米贵及物价高的状况!

  其五:组织复杂,宰相意见不一

  唐代的中央政府组织较秦汉时代虽

  请收藏:https://m.lw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