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 153 章 放榜_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他全都是她知道的寒门出身官员,乔尚书的名字写得格外沉重,让薛瑜不禁想起他送的那卷“老骥伏枥”的字帖。

  人总是矛盾的,乔尚书为保自己的官职,能够宁愿把发现的秘密交给薛瑜让她挡枪也不主动站出来,也能在为了更多的人争取向上机会时,寻找他人联名。和乔尚书共事了几个月,对他的文风薛瑜还是认得出来的。

  而更吸引薛瑜注意的,是落款日期。文章成型于正月十五,也是吏部礼部为了应对人数越来越多的考生陷入崩溃的时候。或许,是远超他们想象的报名数量让寒门官员意识到了背后的可能,才抛弃了以往的谨慎,上书皇帝。

  “看来,是儿无状,自以为聪明了。”薛瑜笑着走过去,把奏折重新放到皇帝桌上。

  被猜到背后意义和发展方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人想到这一点。连能够成为中央官员的聪明人都想不到,那薛瑜想要的从胥吏考试生出的期待就更难出现了。

  考试选拔出的胥吏,虽然可能和士族们的自家奴仆比起来不那么得心应手、会拍马屁,但在做事上远超过往效率是可以想见的未来。用过高水平的胥吏,再让人用回以前仆似主人的胥吏,恐怕想偷懒的官员第一个不答应。虽然他们也没多少机会偷懒了,引入考核绩效和考试制度两种杀器后,就注定了他们得踏上没完没了内卷的道路。

  皇帝哼了一声,“聪明?聪明怎么还没把行宫的地收拾好?想要赖过春天,也得问问朕答不答应。”

  薛瑜一本正经解释,“儿绝无此意。只是尚未丰收,不能确定冬麦种植与春麦收成结果差距,儿便暂时未报。”

  “谨慎过头就成了胆小。”皇帝点了点桌面,将一张纸条推过来,“朕答应过,待你做成,为你加冠。加冠后去哪处巡查做事,你可想好了?”

  薛瑜心中微紧,看向纸条,纸上只写了四个地名,好在她在查资料的时候恶补了一下舆图和地理记录,不然还看不出这几个城池分别对应着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四个方向上守卫最严密的边城。

  由于韩北甫和伍明的队伍在西南,自家商队也在西南,薛瑜对西南方向的城池更为了解,甚至闭着眼不看舆图都能说出来相关的优势劣势。而西北方,太子十多年前作为梁王巡查的城池,虽然了解不多,但只要想到太子的死,就蒙上了一层深重的血色阴影。对东北东南的了解就更少了,仅限于知道这个方向拥有良好商路,同时也是开战时最可能受到冲击的部分。

  若只按照手下能调动的人所擅长方向考虑,她手中的人才和预备役人才都更偏向内政,算上和镇守边关的武将的交情,薛瑜的第一选项只有西南。

  但薛瑜没有立刻做出选择,皇帝靠在椅背上,平视着她

  请收藏:https://m.lw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