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九章 明末科学家_明末之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明末士人中相当流行。方以智发展为:借远西为剡子,伸禹周之短积。

  李之藻《同文算指》强调一切事物离不开数。“六艺而数居其一,数于艺犹土于五行,无处不寓,耳目所接,已然之迹,非数莫纪”数就是实学。对西学应该兼容并蓄

  明末出现一位真正具有世界眼光的士人,拥有世界人文主义观念,相信整个世界可以产生不同的文化,逐渐走向融合交流。这人就是瞿太素。《职方外纪小言》批判旧的夷夏之辨。提出新人文主义标准:“其人而忠信也,明哲焉,虽远在殊方,诸夏也。若夫汶汶焉,汩汩焉,寡廉鲜耻焉,虽近于比肩,戎狄也”(说得好!)

  把西人视为同类,可见明末知识分子的思想开放程度。满清能比吗?

  徐光启提出的中西会通方针,第一是翻译,第二是融合,第三是超胜。这反应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比洋务运动,只引进洋人的实物不同,这时的西学要引进的是宗教、道德、哲学和科技。

  利玛窦建立在先秦儒家思想基础上的传教路线,证明儒学有进行西化的能力,也就是现代化改造的能力。在论述基督教信条时,利玛窦用儒家思想和术语阐述。西学补充儒家天堂、地狱说。道德领域和基督教教义的互补,天堂地狱与现实圣人结合。

  (1)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

  (2)朱载堉《律学新说》(1584年);

  (3)潘季驯《河防一览》(1590年);

  (4)程大位《算法统宗》(1592年);

  (5)屠本畯《闽中海错疏》(1596年);

  (6)徐光启《农政全书》(1633年);

  (7)宋应星《天工开物》(1637年);

  (8)徐霞客《徐霞客游记》(1640年);

  (9)吴有性《瘟疫论》(1642年)。

  在短短的67年中(1578一1644年)出现了这么多的优秀科学专著,其频率之高和学科范围之广,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明末实用性的数学非常欢迎,比如《算法统宗》一版再版。

  今天,刘少成找到刘福对他说:“刘伯,我想找些人来帮忙?”

  刘福,道:“是不是招些工人来做工啊?”“不是而是找些人才,我这里有名单地址,你按地址去找,尽量把他们的家人也带过来,使他们更加安心工作。”刘少成把本子递给刘福道。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教名保禄,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魏忠贤阉党擅权时,为笼络人心,曾拟委任徐光启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事的官职,但徐光启不肯就任,引起阉党不满,被劾,皇帝命他“冠带闲住”,于是他回到上海。徐光启现在在上海家乡。宋应星,字长庚,汉族,江西奉新北乡雅溪牌坊村人。现在应该也闲居在家乡。孙元化,字初阳,号火东,上海川沙县高桥镇人,现在应该在京师。吴有性,字又可,江苏震泽人,现在在家乡。这本子上有详细的介绍。”刘少成把这几个科学家简单的对他介绍道。

  “尽量快些把这些人找来,他们对我们帮助很大”刘少成对他叮嘱道。“知道了少爷,我明天就动身前往找寻他们。”

  “我会安排一些护卫队和你一起去的。”刘少成对他道。更新速度最快!

  请收藏:https://m.lw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