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二章 海商_康熙四十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看,江南举子阵势之大,直接导致了官方选拔一分为二,单独列出南榜北榜。整个明朝二百七十六年,整个江南走出来的朝廷官员为江南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唯一能与之有招架之力的,只有抱团非常紧密的山西帮。

  但是现在,清朝已经在关内建立统治六十年了,整个朝廷竟然没有几个能为江南经济,说得上话且说话管用的代表人物。即使赚到了万贯家财,也难免惴惴不安。

  因此,董玉山安排下人快马加鞭送来的指令,一到家族内部,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应。自家这是要攀上高枝儿了,比起其他只拥有江南本地官吏关系的几大家族,胤禵的皇子这个身份,显然不可同日而语。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位皇子不只是对钱感兴趣,对于海商外贸也还挺感兴趣。

  于是不必等董玉山本人从京城赶回来,就先组织自己船队出海,同时向经常合作的海商发出邀约,一道前往暹罗占城进行粮食采购。这是个大家都非常熟门熟路的航线了,几乎不存在什么风险。现在洋流风向正合适,争取一个月之内打个来回,给十四爷献上一份大礼。

  于是赵福善在粮食到来之前,就彻底闲了下来。作为胤禵的代表,被浙海关这边的大海商们奉若上宾。如果不是实在不合适,估计都有人要给他送几个小妾。

  作为宫内混出来的正当年的太监,赵福善对于“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这句话的理解,甚至远超一般的官员。自己从到浙江的这一刻起,要做的就是当好一个吉祥物,陪着董玉山一起,鼓励其他海商一起出海,去往暹罗占城等地,给十四爷把粮食运到天津卫。不愿意主动支持没关系,但是敢下绊子,就可以试试宫里侍卫的刀快不快了。

  现在愿意出海的海商,船队都已经出海多日,赵福善每天就到海边的山上眺望远方,等着船队早日回来。

  这一日上午,赵福善和董玉山又来到海边的山上,还是照例问道:“老董,你之前说,快的话得三十天左右就可打一个来回,这都二十好几天了,还没有任何消息,能靠谱吗?”董玉山道:“赵公公……”

  “叫老赵,不敢称公公。都纠正你多少次了,咱们都是十四爷的手下办差,就是一个战壕里的兄弟,不必如此客气。”

  “是的,老赵。三十天内打一个来回,这之前是有先例的。而且经过长时间多次的出海,现在船和帆都又有所改进,理论上来说会更快一些。但是大海之上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很多时候大家都是提着脑袋在海上混饭吃。”

  “究竟多长时间确实很难保证,但是这么多批次和数量的船,肯定不会同时都出问题。不会耽误十四爷的事儿,这点可以放心。”

  赵福善听得这话,只能暂时作罢。海上的事

  请收藏:https://m.lw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