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9章 愤写血书孝子自尽 痛饮鸩酒玉女殉情_张居正(全4册)(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9章愤写血书孝子自尽痛饮鸩酒玉女殉情

  不觉一年过去,到了万历十一年六月十一日,也就是张居正一周年忌日的这一天,薄暮时分,只见一乘两人抬的青色油绢小轿从荆州城外的江津关码头抬了出来。斯时正值三伏天,江汉平原暑气蒸人,幸好正午时分刚下过一场骤雨,拂面的南风变得凉爽。小轿上路的这一刻,但见傍晚的霞光,红过三月的灿烂桃,映衬着路边荷田的无穷一碧,这景色本已令人心旷神怡。再加上七八只缟素的江鸥翩跹其中,两三队灵巧的紫燕舞蹈其上,更让人觉得天地悠悠生机无限。恰在这时,不知何处的莲荡里,传出了采莲女银铃般的歌声:

  千声郎、万声郎,

  谁让你追奴追到莲荡?

  郎唱的歌儿直比那铃铛脆,

  唱得小阿奴奴兀坐在船头

  悠悠忽忽心发慌。

  瓜子尖尖壳里藏,

  奴家小船撑进水中央。

  遥遥看到情哥来,

  赶紧摘片荷叶头上戴,

  只道是三伏天里遮太阳。

  歌声是那么地娇甜、清脆,如荷叶上滚动的晶莹露珠。它们在暮色四合的田野上弥漫,更具有某种不可抗拒的诱惑的力量。但是,坐在小轿里的人,却没有从这歌声里分享到采莲女对爱情的渴望与憧憬。而是仿佛感到有一条毒蛇钻进了她的心,滚烫的泪水从她的双颊流下……

  轿子抬到一个岔路口,一直朝前走便是荆州城,向右拐是一条满是泥泞的小道。轿夫放慢脚步,打头的轿夫问道:

  “先生,你不想先进荆州城去看看?”

  “不了。”

  “这时候去张居正的墓地,天道有些晚了。那里上不巴村,下不巴店,很荒凉。”

  “这不关你们的事,走吧。”

  轿夫再不答话,将轿子抬上了那条曲折的便道。方才问话的轿夫一边小心地躲过脚下稀烂的泥浆,一边犹自咕哝道:“这时候还去看那座荒坟做甚,也不怕犯忌。”说话人哪里知道,轿子里头坐着的,正是失踪了五年,如今已女扮男装特意赶来江陵谒墓的玉娘。

  玉娘这几年究竟藏在哪里,她为何又选在今天前来江陵?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却说去年冬天,万历皇帝去慈宁宫与母亲李太后进行了一次摊牌式的谈话之后,不到四十岁的李太后,从此就真正过上了“安度晚年”的生活。每日除了抄经念佛,享受孙儿的绕膝之欢,她再也不能就朝廷的政事发挥一丁点作用。除了慈宁宫一应侍役长随,大内其他衙门的太监,特别是司礼监的巨踏们,再也不敢轻易去拜谒这位有“观音李娘娘”之称的太后。往日为天下人称道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圣母,再也听不到任何来自外廷的消息。她落得清闲,却也变得非常憔悴。每天夜交子时,大内巡夜的禁卒,还能听到从慈宁宫中传出

  请收藏:https://m.lw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