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0章 轮番坐庄_南氏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晋文公时期设立三军,每军设将、佐各一名,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其中中军将为正卿,执政晋国。六卿出将入相,掌管晋国军政大事。

  公元前541年,时任晋国正卿的赵武去世,韩氏宗主韩起继之为中军元帅,执政晋国。

  韩起为臣低调,在他出仕为卿时礼让赵武,辅赵武佐上军,因此赵韩两家的关系极为亲密。他自上位以来,始终在平衡六卿之间的利益,对晋国的霸业不甚关心,他从中获利良多,使得韩氏得到极大的发展。

  韩起执政二十七载后让位于魏舒,魏舒执政期间展尽才华。

  山戎部落进犯中原,魏舒与智吴率晋军进攻无终(山戎国名),同戎狄步兵遭遇于大原。

  太行山区山峦重叠,道路崎岖,地形险狭,魏舒感到戎狄是步兵,己方是兵车,在山地作战,兵车机动困难,难以取胜。于是出谋“毁车为行”,把兵车改造为步兵,改车战为步战。智吴的宠臣不肯舍车就步,魏舒当场把他斩首示众。

  擅长步战的戎狄军队,耻笑晋军的失常之举。魏舒利用敌军的骄傲和麻痹,乘对方尚未到阵,便挥军出其不意地冲向敌人大败敌兵,取得了胜利。此役宣告数百年的车战历史结束,步战成为战争史上主导方式。

  赵氏家族在老正卿赵武去世以及韩、魏两家相继执政期间经历了狂风骤雨般的更迭。

  赵武的儿子赵成继任赵氏宗主,可他不幸早亡,使得其子赵鞅不得不提前进入风起云涌、杀机四伏的晋国政坛为六卿之末——下军佐。

  赵鞅在韩起、魏舒等人的协助之下步入政坛,辅助智跞佐下军,始入六卿。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才干,打着“尊王”的旗号主持“黄父之会”,将王子朝之党基本肃清出王畿之地。

  在他官拜上军将时,魏舒猝死于宁,范氏家族的士鞅上位执政。

  赵鞅当年初出茅庐时吃过士鞅的大亏。那是在魏舒执政的第二年,士鞅与智寅密谋,带着赵鞅至汝滨修筑城池,收缴民间铁器,准备上缴给国家。

  这时,智寅声称是奉了正卿魏舒之命,将所搜集的四百八十斤镔铁熔化,熔铸成鼎,将当年范宣子(士鞅父亲)时代所制定的法度立于鼎上。这件事尚未完成就遭到了天下士大夫们的强烈声讨,这是对周礼的一次巨大挑战、颠覆甚至是践踏。

  士鞅是实际操控者,智寅是执行者,而赵鞅只是个背锅的傻小子,世人感慨道:“范氏、中行氏就快灭亡了吧!智寅作为下军将,却违背执政之命,擅自制作刑器,还拿它作为国法,这是矫命!范鞅,篡改国法,在国内必然走向穷途末路。赵氏大概要受牵连,因为赵鞅也参与了,可他是被逼的,但愿他广行善事,多施仁义,或许能够幸

  请收藏:https://m.lw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