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1章 加官_魏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的威名。

  其中,卢洪与赵达为了邀宠与巩权,不乏构陷之举。

  如今曹叡让校事纠察屯田之政,看似与公卿百官们无干,但依这些校事尤善构陷、唯恐天下不乱的德行,说不定就将之演变成前朝汉武帝时期的“算缗告缗”,被清算的人不再是大商贾,而是士族与豪右。

  只是,可惜了。

  这一次天子曹叡态度十分强硬,再也没有了先前从谏如流的作风。

  他将群臣的上疏皆留中了。

  且直接授意校事开始明察暗访京师洛阳的屯田之政,让他们将纠察的信息一式三份,分别禀给大司农杨阜、廷尉高柔以及自己。

  算是折中的做法罢。

  不放弃自己想让校事协助杨阜的念头,但也稍微兼顾了群臣的反应,让高柔也参与在其中,且成效如何再作最终定论。

  高柔乃兖州人。

  以明辩事理、执法公允著称。

  如先前文帝曹丕以私愤下令高柔处死鲍勋时,他就誓死不从命。

  也就是说,曹叡这是隐晦的呵斥公卿百官们闭嘴——有这闲工夫上疏,引经据典的声称校事怎么不堪、对社稷有什么危害,还不如花心思配合高柔将积弊给肃清了,让他看到实际成效,自然就不会再坚持用校事了。

  故而,公卿百官们皆偃旗息鼓了。

  没办法,理屈词穷。

  屯田之政崩坏是事实,还被天子亲自撞见了,他们自是难以再争。

  而心意小小得逞的天子曹叡,则是开始为下一步的士家变革而绸缪。

  乃是先私下作书给长安的大司马曹真,将夏侯惠提及的“士家可凭斩首之功赎身以及获得田亩”谏言说了,然后询问是否可行。

  曹真以为可行。

  只不过他觉得,想要推行还需要等候契机。

  不是如今这种君权与与群臣对抗,天子曹叡强势推行换来群臣妥协的契机。

  而是类似于石亭之战后的痛定思痛,让朝野有识之士皆开始意识到士家没有死力作战之心了的契机。

  如此,曹叡推行士家变革才能迎来公卿百官的支持,也不会导致军中将率心生不满。

  因为军中赏胜罚败。

  在战败的前提下,哪怕庙堂没有推行士家变革,将率们也没有机会克扣士家的赏赐,更升迁无望。反之,庙堂推行变革让士家奋勇作战了,他们便有了迎来战事胜利的机会,赏赐自然也如期而至。

  虽然属于士家的那部分赏赐,已然被庙堂剥离了。

  但身为将率的他们也有专属的赏赐,且还得以积累战功升迁啊!

  两害相权取其轻。

  相较于一无所获,将率们当然更愿意选择与士家皆大欢喜。

  看罢曹真的回书,天子曹叡深以为然、拊掌称善。

  就是片刻之后,他心中又有些郁郁:若取了曹真之言,那岂不是意味着,魏国还要迎来一场战事败北?!

  

  请收藏:https://m.lw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