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章 犹可否_魏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吴懿为副,合兵约莫七千人走祁山道,至祁山下方的建威戍守点驻防,让郭淮与费耀这一路兵马不得南下。

  且出于战略考虑,蜀相诸葛亮还让魏延西去的时候,可试着联络羌中部落。

  羌中,并非是一个县或山谷名称。

  广泛意义之上,是泛指西羌繁衍生息的区域,陇西全郡以及部分金城郡(后来画出来的西平郡);而在如今魏蜀争锋的时期,则是指陇西郡襄武县西至河首抱罕的区域。

  这一带盘踞着大大小小的西羌部落。

  其中繁衍生息在河首之地的部落首领唐泛,就曾经在蜀国第一次出兵陇右的时候,起兵响应过。

  只不过,蜀国第一次北伐失败后,唐泛也被郭淮击败。

  但他并没有被杀死,而是带着残兵败将遁入了连绵的高原山谷之中。

  若是魏延有机会联系上他,将现今魏国雍凉主力皆用于伐蜀的实况告知了,他定会引部落走出山地攻打河首之地、令魏国陇右迎来动荡的。

  然而,可惜了。

  魏延派出的信使还没有寻到唐泛,四路伐蜀的魏军皆罢兵了。

  若是寻常将率,对这种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果,是十分欣喜且满足的,也会顺势引兵归去了。

  但魏延则是不同。

  早在刘备雄踞巴蜀称汉中王、擢拔他为汉中太守的时候,他就曾有过“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之言。

  有若如此豪言壮志之人,自是不会满足空劳一场的。

  但他并不是依着军争寻常的做法,对罢兵归去的郭淮与费耀衔尾追击,赶在魏军退入天水郡的城池之前与之鏖战、趁机夺城。

  而是深谙“归师勿遏”的兵法精髓,以双方还没有鏖战魏军便自动罢兵,兵将士气无损,断定彼等归去之途也必然井然有序、阵列森严,甚至还有可能设下伏兵。

  故而,他另辟蹊径、剑走偏锋。

  乃选择了走董亭道(石营道)北上南安郡,冀望着趁魏军还没有返回天水郡之际,将守备空虚的南安郡打下来,也顺势把陇西郡(羌中)从陇右隔绝开来。

  若如顺遂,引诱陇西乃至河湟羌人再次起兵反魏并不难,亦有希望形成魏蜀两国平分陇右的局势。

  当然了,这种不循序渐的做法也很冒险。

  乃是犯了孤军深入的行伍大忌,很容易被魏国断了归路瓮中捉鳖。

  算是“不成功便成仁”罢。

  只不过,这两种可能都没有发生。

  还没有引兵退回到上邽的郭淮与费曜,也得悉蜀军绕后袭击南安郡的消息,当即督领士卒兼程赶去救援,双方在阳谿相遇。

  两军兵力相当且狭路相逢,自是勇者胜。

  此战魏军大败,以死伤近半的代价逃回城池扼守。

  而轻装赶来的蜀军见魏军退入城池,以夺下南安郡战略已不可为,也罢兵归去。

  也正是因为

  请收藏:https://m.lw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